学科服务

学术指南(167期)|2025年教育部人文项目题目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4-01浏览次数:13文章来源:图书馆

文章来源:张夏恒工作坊

2025年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已经有序开展,张老师也会在“张夏恒工作坊”公众号陆续推送关于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申报的经验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科研人员,如同张老师一样的“三无小白”科研孤儿。当我们做好2025年教育部人文项目选题后,接下来就需要做的是进行研究课题名称的拟定,这个非常重要,是值得反复推敲、字字斟酌的一项工作。从整体要求上看,2025年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对题目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研究课题名称应表述规范、准确、简洁,避免引起歧义和争议”。同时,在2025年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申报公告中也明确提出,为何要这样来拟定题目,是因为“不严谨、不规范的题目将直接影响专家的评审”。这两句话很好去理解,但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题目的重要性。

对于2025年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来说,题目拟定很重要因为,项目题目是映入评审专家第一眼的要素,不仅直接反映出申请人的科研水平,也直接反映出申请人的科研态度。如何评判一个题目好不好,简单地说,如果做到了“一眼懂”:一眼看到研究对象,一眼看懂研究问题,一眼能够读懂题目的表意。对于如何拟定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的题目,有几个要点需要各位申请人注意。要点一,题目要用不带修辞手法的非结论性陈述句,这个比价好理解,就是没有研究何来结论;要点二:题目要做到新颖,看起来有新意,如何做到呢,比如:体现新视角、新思路、新对象、新资料等;要点三:题目要简单明确具体,要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课题研究的两个要素,即: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是第一眼看完题目就能够被抓住的。但是,很多申请人拟定的2025年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的题目,要么研究对象不精准,要么研究问题不精准,甚至两者皆有。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是两个话题,两者不能混同。研究对象又会涉及到是否有研究价值,是否符合国家需要、现实需要以及研究趋势。研究问题同样存在这些要求,研究问题还与申请人的具体表达,以及如何切入话题的研究也存在很大关联。不仅如此,很多申请人所拟定的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的题目缺乏新意,表意平淡,这样的题目基本会被毙掉。题目缺乏新意多数存在与热点脱节,或者与实践领域的痛点脱节,这就很大程度降低了这些题目的创新性与研究价值。所以,国家社科基金题目比较建议两个导向,一个是热点话题导向,一个是现实痛点导向。如果能将这两个导向完美结合,那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超级棒的题目。

如果从热度、大小、长度等方面来看,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又集聚自己所固有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不同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的。这就需要申请人了解并重视,不能用国家社科基金的题目思维来拟定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的题目,更不能用国家自科基金的题目思维来拟定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的题目。从题目所反映的热度看,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的热度介于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科基金之间;从题目所反映的问题大小看,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题目的话题大小也是介于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科基金之间。从题目字数层面看,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题目的字数大致是长于国家社科基金题目的字数。最后,还有一点要格外说明,那就是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的题目是可以使用副标题,包括使用冒号。虽然如此,但是张老师依旧不建议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题目使用副标题,哪怕是冒号。从这几年立项情况看,使用副标题的题目也是呈现出递减趋势,从立项占比看,使用副标题的题目立项的数量很很少。因为,使用了副标题,题目就如同一篇小论文,这就不是科研项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