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

学术指南(174期)|论文“过渡段”写作的常见问题与实用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13文章来源:图书馆

文章来源:科研写作研究所

过渡段是对开头所提出话题及内容的继续分析,以建立与下文联系,引出分论点,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段落。多写在开头(标题)之后,分论点之前,即开头(标题)与分论点之间。过渡段一般以概括式或转折式居多,通常是对现状或问题或分析观点的引出,也即对下文分论点的总结概括。通过对过渡段的基本了解,可以看出,过渡段从结构上讲,最大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这也决定了过渡段应当语言简练,篇幅适中。从内容上讲,就是要由上面的内容向下过渡,引出下文内容,所以过渡段一般写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即大标题与下一级小标题之间。然而在论文写作中,常有作者忽视了过渡段的作用,或是不清楚过渡段该怎么写,导致这部分写作出现各种问题,下面将对过渡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对已发表C刊中过渡段范文的分析,提供过渡段写作的技巧。


一、过渡段写作中的问题


过渡段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略过过渡段直接写分论点、过渡段篇幅过长、过渡段内容宽泛,框架依据介绍不清,达不到过渡段应有作用的情况。


(一)过渡段缺失


过渡段缺失就是在展开介绍前没有对即将要写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而是直接分条去写了,导致下文对各论点的分析缺少介绍。比如下文研究“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对策”时,对原因分析时,直接由大标题“造成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落后问题的原因”进入到各条小标题原因的介绍上,而打算怎么分析原因、这些原因是怎么得来的,并未说明,导致从内容上看就只罗列了几条原因,却缺少了前后衔接,论证依据不足,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落后的原因”是不是就是目前所写的这几条的阐释不足。


图片

(二)过渡段篇幅冗长


过渡段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段落,需用简单凝练的语句总结前文,或是直接对下文内容进行介绍,这也决定了在篇幅上不会太多,然而,部分作者在写作时为了引出下文内容,交待了大量背景性内容,甚至写了两段或几段内容,导致这部分内容偏离重点。这样不仅导致形式上的不美观,还导致内容上的冗长、多余。


比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阐释”这篇论文,在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时,过渡段写了两段内容,第一段介绍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时期,然后对其基本内涵进行介绍,之后又写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发展的特征、领导层对政策的秉持。第二段开始写形成和演进的四个方面,算是对下文的概括。从这两段的内容看,第一段除了前两句需要写,剩余的内容并没有看出具体作用,第二段内容是要介绍的,但没有必要单独再写一段,与前一段递进不足,直接顺承在第一段“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后面反而更有效。


图片



(三)过渡段内容宽泛,未提供框架依据


有的作者注意到了过渡段的重要性,在写作中也有意识地呈现过渡性内容,且篇幅上也较为得当,然而实际写作内容却较为宽泛,仍是介绍一些研究主题的基本情况,没有写出最应当提供的引出下文的依据,导致过渡段内容可有可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比如,研究“后疫情时期医学院校智慧教育实践困境”的这篇论文,在介绍“现实困境”时,过渡段只写了“后疫情时代我国医学院校智慧教育实践尚面临挑战”,当然,这样写是表明了这部分要写“挑战”“困境”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指引,但是“面临的具体挑战”是什么却未介绍,也没有为下文要写的4条困境提供解释,没有写清楚这些困境的来源,这些困境是否有理论依据,是否只是主观论说,并未明确,由此容易留下逻辑漏洞。

  

图片


二、过渡段写作的应对策略


了解了过渡段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后,在写作时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避免,通过前文对问题的分析,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在进行各条分论点的分析前,需要有过渡段,其次过渡段的内容不需要过于复杂,能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便可,同时内容上要能够为下文提供框架依据。满足以上条件则基本可以达到过渡段的写作要求。下面通过几篇C刊范文,详细介绍在过渡段写作时的规范性操作。


(一)分论点前补充过渡段


在正文写作中,无论是写“问题”“现状”或是“原因”“影响”或是“对策”等,因这些部分的写作基本都是会有各条小标题,这些条目共同构成本部分的分论点,而为了表明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引出这些内容,在一级标题下面、二级标题前面需要补充过渡段。在筛选范文时,绝大多数C刊论文都是带有过渡段的,比如,《当代英国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模式评析》《深隐的源流:近代中国大学之欧陆影响源探微——以“巴黎情结”为视点》《无奈的选择:数字时代隐私让渡的表现、原因与权衡》等等,这些论文在介绍“理论依据”“发展模式”“困境”“原因”“对策”时,均写了过渡段,为下文内容的引出提供了指引。


《当代英国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模式评析》这篇,第一部分先介绍的“一、英国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先对“英国教师教育者”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其“双重专业角色”进行了介绍,由此引出了与“新专业主义”的关系,为下文介绍“新专业主义理论”做了铺垫。


再如《无奈的选择:数字时代隐私让渡的表现、原因与权衡》这篇,第二部分写“二、隐私让渡的原因”,这里的过渡段介绍相当简单,直接是将隐私让渡的四个原因先概括出来,之后按照这个框架分别进行了介绍。


(二)过渡段最好写一段


大部分高质量范文在写过渡段时都是采用很简练的语言,通常是先对该部分主题词进行介绍,之后将主题词涉及的几个范围进行说明,由此引出下文框架。且大部分过渡段都是写了一段话,字数集中在100-300字,既简洁又精准的将下文内容引出。


比如,《信息不对称理论视域下新高考改革的困境及突破》这篇论文,在写“三、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新高考改革困境的原因探析”时,在过渡段中先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理论知识,由此推导出高考改革困境的原因,一句话介绍理论,一句话介绍原因框架,只有两句话,共155字,但已经将过渡段该有的内容均介绍清楚。


图片


再如《掠夺性期刊治理路径新探》这篇,在介绍“二、掠夺性期刊的根本成因:委托代理运行失灵”时,依然也是只用两句话引出了下文,直接用“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介绍了下文要分析的“作者—期刊—读者之间的委托代理运行失灵”这一根本原因。过渡段仅写了68字。


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来看,掠夺性期刊得以 兴起的根源在于作者—期刊—读者之间的委托代理运行失灵。这是作为代理人的期刊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


(三)过渡段需为下文提供框架依据


过渡段不但要写,而且还要写好,在写有过渡段的范文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过渡较好的论文,基本都为下文提供了框架依据,也即该部分要写几条困境、几条原因等,都在过渡段中总结出来了,且为写这么几条困境、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撑,使论文分析论证更严谨。如上一条所列两篇论文,在介绍原因时,使用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容,用理论中的观点,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框架。


《“需求响应”视角下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这篇论文在分析“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的“需求响应不足”根源分析”时,先对“养老问题”进行了基本介绍,然后对产生这一问题的两方面原因做了概述,基于这一原因,进而找到了分析该原因的“市场均衡的理论和方法”,为下文详细分析提供了依据。


图片

作者:施利娟(科研写作研究所编教研总监助理)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