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路 寻找革命魂——图书馆党总支井冈山之行纪实

2017710-14日,图书馆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远赴江西井冈山革命圣地,进行为期五天的学习体验活动。通过穿红军服、授红军帽、吃红军饭、唱红军歌、走红军路等方式,实景参观,现场听课,使各位党员天天有体验、时时有学习、处处有收获。党员们不仅高度专注地聆听了解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更是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环境,收获了难以忘怀的巨大精神财富,接受了心灵深处的深度洗礼。

 

到达井冈山之后,党总支为全体党员租借了红军服,要求大家统一着装,感受红军精神。同志们穿上红军服的那一刻,倍感庄严,思绪万千,仿佛穿越时空重新回到炮火纷飞的年代,来到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开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大征程的壮烈时刻。大家克服高温、互相监督、互帮互助、互整妆容,身心高度投入,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开启学习之旅。

学习体验第一站,黄洋界。19288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党员们乘车沿盘山公路沿路而上,然后步行至黄洋界哨口,寻访革命遗迹。峭壁千仞,山路崎岖,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哨口,虽不再见战旗飘动喊声震天,但触摸着炮台和纪念碑,想象着当年烈士们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面,感悟着毛泽东同志“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悲壮情怀,全体党员无不伫立凝视,深深感怀。

学习体验第二站,八角楼。八角楼位于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党员们参观了楼内陈列的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同时,想象着就是在这座简陋的土坯房里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高瞻远瞩,铿锵有力,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身处八角楼,党员们都感受到了洗心革面似的教育和洗礼,感恩这片红色沃土孕育出了一位伟人,一种思想,让我们的党、我们的队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学习体验第三站,龙江书院。龙江书院始建于公元1840年。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是当年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19284月底,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江书院会面。之后,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龙江书院的中厅“明道堂”召开。此行,图书馆全体党员参观龙江书院,因与自身工作性质有关,感受格外亲切而深刻。当年居无定所的工农革命军得到龙江书院这样一处“豪宅”,并没有用它来做总部,而是用来办教导队,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知识武装头脑,在那样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环境条件下,毛泽东同志不忘读书学习,思考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景,这对党员们是极大的触动和激励。坐在明道堂简陋的桌椅旁,望着墙上的壁画,听着现场讲解,遥想着当年传承下来的红色经典,无言胜有声,党员们上了最生动的一堂思想政治课,感受到极大的思想震撼和精神冲击。

学习体验第四站,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茨坪北山上,又名北山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革命先辈们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牺牲,有5万多人在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只有15744人有名字记载。青山绿水存浩气,苍松翠柏慰忠魂。全体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整装列队,神情肃穆,缓步迈上台阶,以中共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总支部委员会的名义,在纪念堂大厅向烈士英灵敬献花圈,并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缅怀。之后,集体列队在党旗前,由党总支陈栋田书记带领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铿锵宣读,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无以言表。随后,全体党员参观了反映井冈山精神的纪念碑、碑林和红军雕塑园,一幅幅文字、一个个场景让大家从内心深处感悟着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仿佛那段用血与肉铸就的光辉历史、一个个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身影就在眼前。

学习体验第五站,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是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而建立。该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9月至1930年期间完整的革命历程。馆内陈列着当年珍贵的文件及革命先烈们使用过的物品,全体党员边参观边听讲解员详细地讲解,另外通过观看影片、浏览沙盘等方式,目睹了井冈山是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们新时代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垫而成。大家参观的脚步沉重而缓慢,不愿放过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参观学习,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也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更看到了新中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学习体验第六站,大井毛泽东朱德旧居。毛泽东、朱德同志的旧居位于井冈山西南面的大井村,是一座被称为“白屋”的白墙青瓦房屋,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革命战争期间,“白屋”被烧毁仅存一堵残墙,1960年井冈山人民修复白屋时,将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并对屋后两棵常青树精心施肥培植,对毛泽东坐过的那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命名为“读书石”。党员们认真听取讲解,伫立于残墙之前,端坐于“读书石”之上,感受着当年毛泽东、朱德同志作为革命领袖坚持学习、勇于探索的领袖精神,以及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领袖品质。这些崇高的精神和可贵的品质都是值得当代党员学习和汲取的精神养分。

学习体验第七站,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医院位于茨坪,最初取名为“红光医院”,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当年,革命的毅力与坚强,曾在这里与伤痛与疾患相抗衡。二百多名红军伤病员,就在这里被白军杀害。红军在井冈山的几年时间里,一共牺牲了数万名红军官兵,可以想象,区区一个设备简陋的医院,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其中足可看出当年生存环境和战斗环境的严酷。参观当天,天空灰蒙蒙飘着小雨,小井医院黑灰色的外观仿佛一直诉说着曾经的血雨腥风,古朴沧桑中隐含着悲愤与忠烈。党员们参观了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术刀、用了又用的绷带,回想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中艰苦卓绝的斗争情景,此情此景,催人泪下,历史仿佛又清晰呈现在眼前。

各个站点现场学习之余,党总支在井冈山驻地召开总支委员会议,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并要求各支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结合井冈山的考察培训深入的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主题党课、学习文献、召开支部会议畅谈感想等学习形式,进一步领会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感悟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树立当代楷模与榜样。

对照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党员们普遍表示思想上受到巨大震撼、心灵上得到充分洗礼,井冈山之行可以说是一次党性锤炼之旅、重铸灵魂之旅!大家在激动之余同时也一直在思考着回到工作岗位之后,如何身体力行的做一名井冈山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坚定践行者,用井冈山精神固本,用井冈山精神鼓劲,用井冈山精神锤炼,用井冈山精神笃行。从井冈山返回南昌的大巴车上,同志们触景生情,自发唱起了红歌,独唱、重唱、合唱,多种形式,群情激昂,《十送红军》、《映山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红星照我去战斗》······一首接一首,重温当年红军高昂的斗志,体会当年的军民鱼水情和群众路线,感受当年红军乐观向上的革命意志,最后一曲大合唱《歌唱祖国》把气氛推向了高潮,结束了此次光荣而难忘的井冈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