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人成于少年之时”—第121期“悦读沙龙”: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纪实

 20191122日晚,由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主办,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和悦读沙龙读书会承办的第121期“悦读沙龙”活动,在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京伟副教授担任此次讲座嘉宾,为我们讲述了有关毛泽东读书生活的经历,图书馆于明梓馆长、吕军丽老师及读书爱好者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图管会成员王涵同学主持。


 活动开始,主持人用优美的开场语言引入主题。陈京伟老师首先讲述了毛泽东儿时的读书经历。毛泽东出生在韶山冲一个农民的家庭,那里交通不便、风气闭塞,他两岁至八岁在外婆家唐家坨度过,且在整个少年时代,他经常去外婆家,尤其是1906年到1909年间那一段辍学的时间,外婆家的藏书和表兄文运昌从新式学堂带回来的新书,极大地慰藉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少年生活,更重要的是引领了他未来的方向。接着陈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毛泽东的思考与研究,认为毛泽东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孩子,在以后做出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以外,与他幼年时的读书经历密切相关。然后,陈老师着重介绍了毛泽东的“三先三后”的读书之法。“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是毛泽东一生遵循的读书之法。“先博而后约”,就是先博览群书,广泛地去读,在此基础上,再去读比较重要的、比较关键的、比较喜爱的书;“先中而后西”,就是先下功夫读中国的书,在熟悉、了解本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读西方国家的书,学习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为我所用;“先普通而后专门”,就是先读一般的、通俗易懂的、大众喜爱和需要的书,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读专业的、专门学科的书。陈老师的讲述,让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读书生活的一个侧面,毛泽东的大家文采与诗词成就让我们明白了人的成功起于少年有志向,读书伴终身。


 最后,陈老师对当代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中国教育机构应该反省反思而后学习先进的、符合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教育体制与理念,将中国教育、科教兴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活动结束后,面对陈老师精彩的讲座,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与陈老师交流自己的观点,同学们热情如潮,图书馆于馆长也表示自己是毛泽东的粉丝,并向同学们背诵了毛泽东的经典诗词,最终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结束了这场活动。

(撰稿 法学19-1王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