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奏出了青春的成长真谛。一个光辉的榜样楷模,照亮了青年的成长轨迹。就是这样一本书、一个人,在今晚启发了许多师生。2020年12月11日晚,在图书馆5楼报告厅举办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第128期悦读沙龙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为主题,围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展开讨论。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敏副教授,马院副教授陈京伟、图书馆馆长于明梓、副馆长巩恩贵、阅读推广部主任付来旭及读书爱好者76人参加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活动由图管会许腾同学主持。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是磨砺青春的垫脚石。随着张老师的讲述,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当年贫困落后的梁家河,以及来自首都北京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几个知青艰苦奋斗的青葱岁月。在七年知青生活中所经历的苦难是难以想象的,在陕北农村这个一穷二白的地方,一切从零开始,挑粪、拉煤、拦河大坝、扫盲、办沼气,青年习近平带领着乡亲一步步走出贫困,自己也从15岁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了理想坚定的人民公仆。张敏老师在活动中有聊到,一群吃面包的孩子来到梁家河村这块贫瘠之地,本地人为他们准备了当地最好的菜肴——白菜炖肥肉,谁知这几个孩子纷纷把肥肉吐到了地上,吃面包长大的孩子哪受过这种苦?也正是他们经历的这些摔打、挫折、考验,使他在22岁离开黄土地时,眼神坚定,心中充满自信,不再是那个15岁的迷惘稚嫩少年。
坚定信念 一路向前
理想信念是指引青春的“灯塔”。习近平曾形容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他以实践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七年的知青生活让他逐渐建立起了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培养出了他的不变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也正是这一信念,他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10次写入党申请书,饱经曲折后方才入团入党。一个人想要活下去,每餐一碗饭,一杯水便足矣,但如何活的精彩?那全在于你的精神世界,理想和信念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在你的精神世界发光发热,打破死寂,使黑暗中的人看到光明,使严寒中的人感到温暖,让梦想成为现实。
胸怀天下 振翅翱翔
眼界胸怀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活动中于馆长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不愁吃穿的时代,年轻人有什么动力成长?张老师说:眼界决定格局,使命决定担当,我们要学习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出的使命感、爱读书、勤思考、善学习、遇事有定力的优秀品质。陈京伟老师以独特的见解给出了他的解答,你身处齐鲁工业大学可能觉得学校很大,但当你登上泰山后,便无法看到齐鲁工业大学,同理当你站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俯瞰大地时,世界是那么渺小,在这壮美的大自然中,你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万千众生中的一员,当你跳出自己狭隘的圈子,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时,眼界也随之开阔了,你将不会只是安于如今的自己,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你去翱翔。丁益坚同学提问: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引领时势呢?陈老师和于馆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奋斗是成功的前提,英雄能创造时势,时势也能成就英雄。活动讨论热烈。
本次活动的启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青年就应当放手拼搏,在时间的画卷上留下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撰稿人 彭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