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我的图书馆
  • 首页
  • 概况
    • 图书馆简介
    • 馆舍风貌
    • 组织机构
    • 规章制度
    • 图书馆黄页
    • 交流平台
    • 开放时间
    • 常见问题
  • 资源
    • 校外访问
    • 中文数据库
    • 外文数据库
    • 试用数据库
    • 自建数据库
    • 网络资源
    • 资源培训
    • 馆藏目录
    • 读者荐购
    • 工大文库
    • 版权公告
  • 科研
    • 科技情报研究
    • 科技智库咨询
    • 创新战略
    • 数据+智能
    • 多模态数据分析
  • 服务
    • 情报研究服务
    • 智库咨询服务
    • 信息素养讲堂
    • 信息化系统
    • 学科服务
      • 学科服务平台
      • ESI高被引
      • 学术指南
    • 阅读推广
      • 校长推荐书目
      • 图管会
      • 悦读沙龙
      • 好书推荐
      • 校园阅读活动
      • 工大读书节
      • 新生专栏
    • 借阅服务
      • 馆藏分布
      • 借阅权限
      • 借阅证
      • 借阅规定
      • 违章处理
      • 借阅排行
      • 自助服务
      • 中图分类法
    • 馆际互借
    • 科研服务
      • 原文传递
      • 检索认证
      • 工具软件
      • 论文服务
      • 文献查重
      • 读者咨询
    • 图书捐赠
    • 参考咨询
      • 检索认证
      • ESI往期数据汇总
  • 期刊
    • 山东科学
    •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 党建
    • 组织机构
    • 政策法规
    • 学习园地
    • 工作动态
  • 研究生培养
    • 工作动态
    • 招生信息
    • 师资力量
    • 学术活动

服务

  • 情报研究服务
  • 智库咨询服务
  • 信息素养讲堂
  • 信息化系统
  • 学科服务
    • 学科服务平台
    • ESI高被引
    • 学术指南
  • 阅读推广
    • 校长推荐书目
    • 图管会
    • 悦读沙龙
    • 好书推荐
    • 校园阅读活动
    • 工大读书节
    • 新生专栏
  • 借阅服务
    • 馆藏分布
    • 借阅权限
    • 借阅证
    • 借阅规定
    • 违章处理
    • 借阅排行
    • 自助服务
    • 中图分类法
  • 馆际互借
  • 科研服务
    • 原文传递
    • 检索认证
    • 工具软件
    • 论文服务
    • 文献查重
    • 读者咨询
  • 图书捐赠
  • 参考咨询
    • 检索认证
    • ESI往期数据汇总
  • 当前位置:首页  服务  阅读推广  校长推荐书目  校长推荐书目导读
  • 校长推荐书目导读

  • 2021-07-07
    《平凡的世界》导读
    平凡的世界 闪亮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导读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宋彦有一本书,连续数年在各大高校图书馆里的借阅排行榜中居高不下,在青年人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成功人士称这本书是影响他们人生最大的作品,给予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这部有魅力、有激情、有份量的人生大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路遥(1949—1992),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齡人。原名王卫国,“路遥”是他1970年在《延川文化》上发表短诗《车过南京桥》时取的笔名。从小家境贫寒,7岁时过继给了延川的伯父。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做过民办小学教师、县文艺宣传队创作员等临时性工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编辑诗集《延安山花》,也曾创办县级小型文艺报纸《山花》。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同年7月,发表了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976年8月分配到陕西作协主办的《延河》编辑部任编辑。1981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这篇小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引起文坛关注;1982年在大型文学期刊《收获》上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小说被著名导演吴天明改编成电影,引起全国的轰动。这一
  • 2021-07-07
    《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仁礼合一的理论架构周有波《论语》不仅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也是整个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在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中,带着时间的包浆,它成为中国人的圣经。这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最详细,保存孔子思想最完整的著作。其含义十分简单,就是孔子语言论纂之汇集。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但它的成书不是由孔子本人完成的,也不是孔子生前完成的。它是在孔子卒后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流传至汉,有三个版本并行于世,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研读《论语》不可不注意后人的注疏,历史上著名的注解有何晏的《论语集解》、邢昺的《论语注疏》、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杨树达的《论语疏证》、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等。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儒家理论的奠基人。他是华夏民族的思想导师,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影响之深、之广、之远是任何思想家都难以企及的。孔子的思想结构,也就是《论语》的思想结构,基本可用仁礼合一来概括。孔子是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文化伟人,他的思
  • 2021-07-07
    《菊与刀》导读
    《菊与刀》导读图书馆 郑东伟《菊与刀》是美国当代著名女性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46年。1949年被翻译成日文,受到日本国民极大关注,1951年,这本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1990年中国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这本著作,在学界引起关注。作者撰写本书时还是二战后不久,距离今天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现在阅读还有价值吗?日本是我们中国的近邻,是亚洲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国家之一,与我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有密切关系,了解日本国民很有必要。《菊与刀》的出版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但是我觉得它仍然是了解日本的最重要图书之一。这本书是美国政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战后日本,请长于田野调查的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调查了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和战时拘禁在美国的日本战犯,试图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和民族性而撰写;也就是说本书本来是一份调查报告,或者就是一篇“论文”,后来作者把它编辑成书出版,虽然作者本身也是一位诗人但本书读起来仍然会让人感觉生涩、枯燥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坚持读下去会有收获并且也会觉得有趣。作者用“菊与刀”给本书命名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呢? 恬淡静
  • 2021-07-07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政法学院 张青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爱读的人反复揣摩,不爱看的人说书中尽是家长里短、鸡零狗碎,不知好在哪里。《红楼梦》的好,须得反复阅读才可品味得出。饱读诗书的毛泽东主席是《红楼梦》的爱好者,他曾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读《红楼梦》,不读五遍,根本不要发言。”鲁迅也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高,堪称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到底好在哪里?大抵可从思想、结构、人物、细节等处管窥。第一,《红楼梦》的思想既包含传统儒家正统思想,也融汇了禅宗思想和道家思想,更重要的是也具有现代意识,比如对女性的肯定、尊重和欣赏,对自由恋爱和婚姻的向往与渴望。这些丰富深刻的思想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时代超越性,不仅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性。第二,《红楼梦》的结构精妙,脂砚斋批语概括为:“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
  • 2021-07-05
    《大数据时代》导读
    《大数据时代》导读图书馆王傲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曾经的专业术语“大数据(big data)”日渐流行,耳熟能详的,并屡屡成为社会热点。在教育行业,自2016年我国高校首次设置“大数据”本科专业以来,先后有608所高校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代码080910T)本科专业。在IT行业,每年InformationWeek公布的IT从业人员薪金调查中可以看出“大数据”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的缺口。“大数据”不光渗透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日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中,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近几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5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7年)、《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等20多个文件,着力打造推动大数据产业化。“大数据时代”真正来到了我们身边。“大数据”概念越来越“火”,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聊八卦写文章,不涉及几句“大
  • 2021-07-05
    《白话史记》导读
    《白话史记》导读刘莉莉喜欢历史和文学作品的读者,一定不要错过《史记》。这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双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需了解的国史、上古发源史。读《史记》原文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白话史记》是个很好的选择,这部由台湾60余位教授联手语译成的白话译本,好看也好懂。跟《史记》一样,《白话史记》共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本纪”是帝王的政迹。12本纪共记载了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跨越3000年历史朝代的更迭及帝王们的言行政绩。“世家”记录侯国兴亡,“列传”是帝王诸侯外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表”记大事年月,“书”则记叙各种典章制度。《史记》的知识性很强。在人物传记的记叙中,穿插着时间的推进和历史事件的发生,比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3位人物生活的时代一致,但是记载中心内容各不相同,并各自辐射了很多其他人物
  • 2021-07-05
    《百年孤独》导读
    《百年孤独》导读外国语学院 张勇《百年孤独》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大成之作。作品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以“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魔幻与现实、家庭叙事与历史叙事、线性叙事和循环叙事融为一体,描述出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人的兴衰荣辱,折射出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孤独是作品凸显的主题。首先,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家族第一代人,他离开故土,在一个遥远和荒僻之地创建了马孔多小镇。布恩迪亚是一个融进取与保守、开放与专制等分裂性精神症候于一体的悖论性人物,他的这些精神似乎如种子般播种到了整个家族之中。家族成员彼此间缺乏交流、信任和理解,都生活在自己偏执性的孤独之中。最终,这个家族在第七代时结束了命运。“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他们用孤独为个人和家族划上了句号。其次,马孔多小镇是孤独的。在这个缩影式的叙事空间中,拉美世界所经历的军事独裁、内战党争、资本主义入侵等历史图景尽显其间。拉美人追求科学、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进步,但他们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始
  • 2021-07-05
    《邓小平时代》导读
    《邓小平时代》导读图书馆 于明梓后记前言:昨天刚刚收笔,恰恰听到一个令人唏嘘的消息——傅高义老先生于12月20日离世,享年90岁。那么,本篇《邓小平时代》导读文章,就作为我对老先生的致敬之举吧。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人云:朱熹此说,有类于基督徒赞美耶稣,宗教情感是也,“导师崇高感”是也。若说“导师崇高感”,古往今来,屡见不鲜。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孔门弟子对孔子,无一不深陷于“导师崇高”之思想情感中。某种程度上,导师成就“导师崇高感”,“导师崇高感”成就导师。当代中国,能让芸芸众生产生“导师崇高感”的人,大概除了毛泽东,应该还有邓小平。作为社会学家的傅高义教授,倾尽十年撰写的《邓小平时代》,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的里程碑式力作。那么,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邓小平,和一个什么样的邓小平时代呢?尽管历史没有假设,但我还是试图反证一下:如果没有邓小平,世界将会怎样?假设1:如果没有邓小平,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也许会有所动摇,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也许不会如此坚决。“文革”结束之后,全国人民在庆祝、庆幸的同时,也因“大跃进”、“文革”等灾难的发生而对毛泽东、对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8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1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邮编:250353

师德师风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531-89631733

师德师风违规行为举报邮箱: tsg@qlu.edu.cn

相关链接

学校首页

CALIS中心

CALIS省中心

NSTL

CADAL

国家图书馆

省高校图工委

DRAA

版权所有©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 鲁ICP备05046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