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史记》导读

《白话史记》导读

刘莉莉

喜欢历史和文学作品的读者,一定不要错过《史记》。这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双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需了解的国史、上古发源史。读《史记》原文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白话史记》是个很好的选择,这部由台湾60余位教授联手语译成的白话译本,好看也好懂。

跟《史记》一样,《白话史记》共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本纪”是帝王的政迹。12本纪共记载了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跨越3000年历史朝代的更迭及帝王们的言行政绩。“世家”记录侯国兴亡,“列传”是帝王诸侯外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表”记大事年月,“书”则记叙各种典章制度。

《史记》的知识性很强。在人物传记的记叙中,穿插着时间的推进和历史事件的发生,比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3位人物生活的时代一致,但是记载中心内容各不相同,并各自辐射了很多其他人物,如项羽本纪中的范增、虞姬,高祖本纪中的韩信、萧何,吕后本纪中的周勃、陈平,这些人对历史的前进或多或少都产生了推动作用,互相之间还产生了许多故事,如“鸿门宴”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另外还有其他的“仓廪足而知礼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小故事是历史知识的优秀载体,蕴含着大量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生活智慧。司马迁在每篇末尾还会加一段自己的或小结或补充的话,“太史公说”、“太史公道”,让人能更加客观的了解事实真相。比如《屈原贾谊列传》,为何要把2个前后相差100多年的人放在一起?原来贾谊写过一篇文章投入湘水祭吊屈原。司马迁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读贾谊的《服鸟赋》看到文中把生和死等量齐观,对于去和就看得很淡,又不禁怅然若失了。

除了本身记载的历史知识外,《史记》记载了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多方面内容。既有制度起源的根据,又有发展过程的演变,还有重点人物的看法,可谓有理有据,形式多样。比如关于礼的记载:“礼仪的制作本身就是起源于人为。因为人在生活中自然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不肯能没有忿恨的心意,有了忿恨的心意而至于没有分寸的节制时,往往就会产生争夺的行为,古代的圣王不愿看到这样混乱的局面,所以就制定了节制欲望的礼和体认本分的义,用以满足人们适当的欲。”孔子说:“如果国君需要我帮他治理国家,首先一定要做的便是端正名分,推行礼乐教化,让人人都知道笃守本分的道理才对!”关于音乐起源的记载:“先王治民的原则被破坏之后,郑国的靡靡之音就流行起来了,一时各国诸侯,为求声望显耀于邻州之间,彼此都争相以能欣赏这类的音乐而自以为高。”音乐能与天地相和,音乐能与国家安定相和,音乐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当政治环境归于安定,统一事功达于完成之时,礼乐之事才能真正地兴起。”《史记天官书》是我国记录星象和天体最早、最完整的文字,“自开始有人类以来,天有日月,地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有列宿,地有州域。所以圣人能综合天地的物象来分析、理解、占卜。”这些内容能让我们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以及最初的社会组织运行情况,让我们对祖先的智慧赞叹的同时,也对中华文明倍感自豪!

《史记》的文学性很强,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包含了很多人物传记和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司马迁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用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语言艺术将人物个性、故事情节凸显的淋漓尽致,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项羽本纪》中“霸王别姬”:项王有一美人,名叫虞,经常随从项王;项王有一匹骏马,叫骓,经常乘骑。项王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情下,面对美人虞姬、骏马骓,不禁百感交集,乃悲歌慷慨,作诗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司马迁还常把同一个场景放在不同的人物传记中对比写,如描写见到秦始皇巡游的威仪时,刘邦、项羽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话。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

据考证,《史记》共记叙了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管仲、晏子、张良、韩信、霍去病、李斯、商鞅、屈原、贾谊、孙武、张仪、苏秦、李广等共130个人物,塑造人物数量多、类型丰富,从帝王到将相,从英雄到平民,从侠士到书生,还有寡妇和小人。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不同的人生命运,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每个人物都给世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一类人物的典型。比如四面楚歌的项羽,保家卫国的卫青,爱国衷肠的屈原,运筹帷幄的张良、卧薪尝胆的勾践,指鹿为马的赵高,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只要一提到他们的名字,我们就知道指代的内容。司马迁常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人物命运的前后反差。在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如苏秦微贱时哥嫂弟妹都讥讽他,成功之后苏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李广免职时受到霸陵尉的轻蔑,复职后他就借故杀了霸陵尉;韩安国得罪下狱,小小狱卒对他作威作福,他东山再起后,特地把狱卒召来,旧事重提……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当然,有一定历史知识储备之后再读《史记》会更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建议读者先从时间的纵轴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脉络了解清楚,再读《史记》,会对其人物事件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刻。顺便推荐另外一本历史书——郑连根的《极简中国史》,该书以记叙和评论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史前文明和五帝之后一直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发展史,客观的展现了历朝历代的主要政绩、落败原因和主要人物分析,像极了历史老师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述和总体观的归纳。能很好的拓宽你的历史视野,通盘了解中国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梁启超曾说:“《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历史典籍浩瀚如海,而《史记》堪称是浩瀚星辰中最璀璨的那个明星,一部无法超越的经典!


好段选编:

4卷《周本纪》:褒姒不爱笑,幽王想逗她发笑,用了许多法子,她仍旧不笑。幽王曾设置烽燧台和大鼓,如果有了敌寇, 以召援兵。为了取悦褒姒,就点燃了燧火,诸侯都率兵赶来,到了却不见敌寇,褒姒果然大笑起来。幽王喜欢她笑,因此屡次点燃烽火,但后来失去了信用,诸侯也就更不肯应召而至了。(烽火戏诸侯)

26卷《历书第四》:“神农以前已经太久了,较信而可征的是从黄帝开始,考察星象,订定历法,建立五行生克的理论,发明阴阳相长的倒立,整齐每月每年的余分置闰。在那时有专门负责天、地、神、袛、物类的官,成为’五官’,诸官掌理事务,各有依循的法则,使五者不相淆乱。夏朝以寅月(夏历正月)为正月,殷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以子月(夏历十一月)为正月”。

84卷《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荒野草泽上且行且歌,脸色憔悴,容貌枯瘠,一位渔夫看见了他的这个样子,就问他: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了此地来呢?屈原说:’全世界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保持干净;众人都混醉了,只有我依然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87卷《李斯列传》: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常看见办公室厕所中的老鼠在吃秽物,每逢有人或狗走近时,就惊慌恐惧。后来李斯走进仓库,发现仓库里的老鼠,吃的是囤积的粟米,住在大屋檐下的屋子里,却用不着忧虑人或狗的接近。于是李斯就叹息说:“一个人的贤能或者不肖,好像老鼠一般,就看自己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了。”(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